正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正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拓展离不开“两个结合”这一必由之路。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进一步强调,“‘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我们必须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者间“契合”与“结合”的辩证关系,深刻领悟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充分认识“‘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的重要观点,从而正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形成——在高度契合与有机结合中互相成就
“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形成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的过程之中,是两者互相成就所创造出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这种文化形态并非两种文明成果简单机械的线性叠加,而是两种思想精髓在彼此契合的基础上交融渗透、有机结合的伟大结晶。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文化层面的深化延展,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仍然是二者互相成就的过程,二者的高度契合为新的文化形态提供可能,二者的有机结合使新的文化形态成为现实。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契合。首先,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契合。党的二十大首次提出“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这一概念,明确中国人民在长期生活中所形成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与道德观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例如,“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主张相契合,“世界大同”的天下观与“共产主义”的价值理想相契合,“民为邦本”的社会观与“人人平等”的价值追求相契合,“为政以德”的道德观与“无产阶级道德”的价值认同相契合等。其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契合。马克思主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立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坚持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之上的基本方法。例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主张“民者,邦之命脉”的民本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具有关联性,所主张“先天一炁”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形成过程具有贯通性,所主张“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的知行观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具有一致性,所主张“凡物相对、物极必反”的思维方法与矛盾分析法具

本文2024-09-19 18:09:27发表“推荐范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ocwk.com/article/132407.html
- 公安机关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党课.docx
-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学习教育专题党课.docx
- 学习2025年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教育专题党课.docx
- 支部书记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讲稿.docx
- 专题党课: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推动作风建设走深走实(5968字).docx
- 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整改整治专项工作部署会的讲话(2825字).docx
- 在xx市xx国有企业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动员部署会上的讲话.docx
- 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党课.docx
- (个人版3大类28条)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问题清单及整改台账(一).docx
- 八项规定精神主题党课:从违纪违法典型案例中深刻反省,推进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落实.docx